通知公告工作动态 德育天地 招生就业 创业教育 心理驿站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工处 > 工作动态 >

《弟子规》教育实施方案

时间:2010-02-26 08:03来源:未知 作者:学工处 点击:
  

一、背景

二十一世纪进与退并存,科技创造了奇迹,但人类却未能取得生活上的幸福。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,但我们的社会却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,国民素质的低下难以撑起一个高速运转的高科技市场经济体系。最近几年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“和谐”。可脑子里首先反应的是:战争、动乱、经济危机、恐怖事件、外遇、婆媳之战、校园殴打、谩骂、不文明不卫生……。社会世风日下,也引起了国人的思考,专家认为那就是社会个体—人的教育有问题,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状况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的学校推行的是应试教育,我们整个教育的人力物力都围着分数转。结果是学生的智力教育上去了,但品德教育却忽略了。贪图享乐、自私自利、不文明不道德、缺乏爱心等不良的思想站上了上风。针对这样的现状,党中央在十七大的决议中提出了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”的教育方针。但遗憾的是,德育工作常抓不懈,学生的素质,特别是中职生素质仍然得不到提高。德育仍然是学校、校长、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。所以,一些有识之士想到了中国的古圣贤,想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。孔子为中国制定的正确的教育方针就是德育第一,智育第二。《弟子规》中记载道: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;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,是对教育以人为本,德育为先的最经典阐述。在这样的教育下,中国出现了成康之治、贞观之治等极其繁华、人民生活极其富足、科技异常发达的鼎盛时代。专家认为,在全社会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,在校园里推广弟子规的学习,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。

但是,我们的学校德育却存在着四大误区,用四个字归纳就是:高、大、空、远。高,指要求过高。大,指范围过大。空,指空喊口号。远,教育的内容天马行空,离学生的生活远。德育目标定位过高,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,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。长期以来,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“高、大、空”,一提到“德育”,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想到了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,我们总是把“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”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,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。其实,中职德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,“学会做人”是这个总目标中的“德育目标”,让学生学会“关心自己、关心家庭、关心他人、关心集体、关心国家”,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——学会做人。所以我国提出了学校德育应该遵循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。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,又要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,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,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,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;应该遵循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。既要重视知识传授、观念树立,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,引导中职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,形成知行统一、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。

一所管理有方、德育成绩显著的学校给人的外观感受不外有三:

第一是视觉上的校舍无比干净;

第二是听觉上的书声、歌声琴声悦耳,唯独没有吵闹声;

第三个标志文明礼仪好,和谐、团结、向上。

要达到这样的标准,养成教育是关键的。再看看我们的学校,我们的学校是校舍无比干净吗?我们的校园也是书声歌声悦耳吗?我们的学生都能崇尚文明礼仪吗?学校公物完好无损吗?这些我们都无法保证,无法挺起胸膛说话,这也说明了我们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还要花大力气去抓。需要有新的工作思路,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作指导。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—弟子规,是最好的思品课教材和养成教育教材,有利于让德育实化、细化、生活化,避免高、大、空、远的现象。

二、《弟子规》的内容与学生德育内容的一致性
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作,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,改名为《弟子规》。其内容采用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六条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的文义,以三字为一句、两句一韵编纂而成。从形式上看,容易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,容易记住,也感兴趣。从内容上看,弟子规共有1080个字,360句话,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、立身处事、待人接物、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,概括的淋漓尽致。《弟子规》所阐述的的道理,比如“财物轻,怨何生,言语忍,忿自灭”,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,“将加人,先问己、己不欲、即速已”,“事诸父,如事父,事诸兄,如事兄”,“泛爱众,而亲仁”等教诲超越时空,不受时间、种族、区域的限制。以此,弟子规实质上就是就是学生的规范。

《弟子规》讲述的是看似很浅显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,可这些貌似浅显的语句做起来很不容易。虽然是多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,但,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仍然需要从头做起,从简单的礼仪做起,《弟子规》是简单话明大道理,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。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,坚信弟子规的教育在校园中推广是落实德育工作的好途径。

弟子规的践行过程,其实就是思想品德在社会中的养成教育。如果能在校园中普及这种养成教育,必能实现孩子人生的幸福,校园的和谐、社会的快速发展。我们以传授《弟子规》为平台,以学生为主体,实践为主线,心灵塑造为宗旨,从习惯抓起,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。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,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,提升道德修养。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,成为有经典、有文化、有道德、有理想、有希望的合格学生。

三、我校德育现状:

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,学校已经发展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、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,目前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。但从内涵上来看,我们依然没有达到相应的等级,无论是在泰州市,或者是在省内,好多指标都不领先,在德育工作方面我们至今还未能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,内部管理不够精细。面对现状,我们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内容、模式和工作体系必须加强创新。

四、如何在校园中普及弟子规。

(一)以《弟子规》为主要线索,补充、扩充古今中外有教育意义的先进事迹材料和古诗词等诵读材料,编制校本德育教材。

(二)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学习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上提出: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讲的就是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。施教者就是要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,才能“上施下效,长善救失”,只有我们的领导老师率先学习弟子规,知其然,并知其所以然,才能用“善”的思想、“善”的行为去感染学生、影响学生。所以在弟子规的教学中,要求我们的教师是一位有责任心、有感恩心、有恭敬心、有羞耻心、有仁爱心的人,这样才能“上施下效,长善救失”。

(三)对家长进行广泛宣传。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,也是家长的事、社会的事。其实父母是学生的人生的第一位老师。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,家长的言传身对子女的人生幸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

(四)教育方式以诵、背、导行为手段。

弟子规的教育从诵入手。一个是“诵读”式:要求所有班级早读课,或下午的活动课都要大声齐读;一个是“诵读——感悟”式;一个是“诵读—背诵—领会—导行”式。以诵为主,结合德育小故事进行领会、导行。这种学习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,有了兴趣就好办。

(五)营造学习弟子规的文化氛围。

首先是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宣传学习,其次是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学习,做到早读课人人读书,校园里书声琅琅。各系部利用宣传栏,各班级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,通过主题班会、国旗下讲话、以及通过文化文艺等方式进行宣传学习。在全校营造学习弟子规的文化氛围。

五、实施建议

根据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,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,即诵读化、情境化、故事化、生活化。

1.诵读化,即诵读为主,理解为辅,这是讲授《弟子规》最基本的方法,也是最重要的方法。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。

其一,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:粗知文义略通大义。在教学方法上,以口授和诵读为主。宋代朱熹主张先读《近思录》,次读四书,而后及于五经,均要求熟读成诵。古代国学教育,经过长期积淀,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,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体系,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。

其二,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,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《弟子规》的精华内容,他们将会终生受益。因此,加强诵读恰好发挥了学生记忆强的优势。

其三,《弟子规》是古代经典篇章。这些古文,思想内涵深刻,不易被学生理解。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,逐渐会被消化、理解,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,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,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。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、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——诵读、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,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,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。古为今用,选择诵读、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,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,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,使他们从腹中有诗书,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。

2.情境化,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,色彩鲜明的画面,生动有趣的故事,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,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,诵国学,学国学,身心受到陶冶,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。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,可选择《渔舟唱晚》、《阳关三叠》《春江花月夜》等中国古典名曲,配乐诵读,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,陶醉在美的享受中。

3.故事化,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,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。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所选内容,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,内涵丰富,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,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。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,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,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,突破教学难点。这样,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而且化难为易,化繁为简,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。故事化的教学方法,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,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,受到教育,可谓是润物细无声

4.生活化,是指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。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,让生命更有价值。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,让学生学以致用,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,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。这样,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,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。使《弟子规》生活化,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、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,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,使他们我欲仁,斯仁至矣

六、评价方式          

针对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,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、评价体系。如教学计划的安排、教案的撰写,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班主任考核范畴,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,激励、指导教师不断学习,积极探索,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。

从学生《弟子规》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来说,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:

1.评价主体多维化: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,指导学生自评、互评。由于《弟子规》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,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,使评价成为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。

2.评价内容多元化:不仅评价课内所学,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;不仅评价学生对《弟子规》的理解掌握情况,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。,以及学生学习《弟子规》的兴趣、习惯、态度和方法等。

3.评价过程动态化: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《弟子规》,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。《课程标准》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: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,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。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,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因此,应该注重平时的、过程的评价。

4.评价形式多样化:除常规的解释、背诵、默写,还可采用朗诵、猜谜、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,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,使评价更具综合性。

自我评价。通过反思,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,让学生来讲讲《弟子规》在生活中的运用;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,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。

小组间评价。同学之间互夸,互助,共同进步。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,共同确定努力方向。

师生之间互相评价,《弟子规》作为校本课程,不单单是学生的事,老师更应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则,受到学生的监督。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。

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、现身说法、经典诵读、课本剧、相声、吟唱《弟子规》、《弟子规》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《弟子规》的学习成果。

七、保障措施

1.坚持教研制度,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。

2.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、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。

3.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,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。如有突出成绩的,将在评优、评先时给予倾斜。

4.组织的保障。

建立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:

组长: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。

成员:学工处、团委主要负责人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。

5.具体实施本方案的相关人员: 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和系部团总支书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学 工 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00九年元月

 

《弟子规》内容解说

(责任编辑:admin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密码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推荐内容